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

遇到尷尬問題的處理方式


在江湖走跳,很容易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,當然,我們絕對可以像馬先生一樣拼命使用「謝謝指教」來回應,這招就像萬用鑰匙一樣,而且是把很耐用的萬用鑰匙,這四個字只要一出口,其實大家也知道意思了,識趣的就不會再繼續追問下去,可是最大的副作用,就是很容易不小心沾到馬先生的光,我想對很多人來說,都是寧願回答令人難堪的問題而不願意去沾這種光;那麼,少了這把萬用鑰匙,我們總得找其他的鐵絲之類的傢私來解這種狀況吧?



語言本身就擁有很大的力量,短短的一句話就很容易讓聽的人掉進情緒裡,接著失去正確又客觀的判斷力;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:律師讓當事人看了撞車的影片,接著用 How fast the cars hit each other?和How fast the cars smashed into each other?來問當事人,比起來,用到 Smash 一字會影響到當事人記得的速度比較快。想想有多少次因為被問題激怒而氣得跳腳,才發現問問題的人躲在一旁竊笑,才驚覺原來「激怒」才是他的目的,而拍桌大怒的自己活脫脫就像個小丑一樣演了齣鬧劇。


因此,在回答問題之前,要先有顆清楚冷靜的腦袋,有了冷靜的腦袋,接著我們由以下兩個判斷基準去思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:


1.提問人的動機
有時候提問的人是白目沒惡意,有的時候就像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會自稱是「為你好」(但這跟有沒有讓你不爽是兩回事),有的時候真的是帶有惡意,而有的時候就只是像媒體一樣為了挖坑炒新聞而已,他的動機則決定了閣下回答問題時的態度,除非他是你很重視的人,不然我還是會用那句老話送你「認真就輸了」。


2.回答問題的情境
「情境」一直是我個人思考邏輯中很重視的一塊,不同的情境因為KPI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對應處理方式;舉例來說,同樣的一個問題,在記者會上問跟在朋友吃飯喝酒聊天時發問,回答問題時的心態是天差地遠的,更具體來說,我們可以把情境歸納對應成下面三種KPI(Key Performance Indicator)
  (1)尊嚴:國際事務的官方發言、元首間對談。
  (2)現場氣氛:朋友間聚會。
  (3)正確性:辯論比賽、法庭攻防。


不同的情境有著不同的KPI,也決定了回答問題的走向;舉例來說,當有人問你「你這人怎麼這麼機歪?」時,怎麼回答?如果是國際事務記者會被問到這問題,那應該回答「我會為了捍衛國家主權不惜一切機歪到底!」;如果是朋友間吃飯喝酒被問到,那可以回答「哈哈,我就是機歪啊,你有得機嗎你?」,大家開心就好,不用太認真看待;而若是在法庭被法官問到這問題,那真的要把機歪的確切人事時地物交代得清清楚楚,千萬別隨便跟法官大人打馬虎眼。



情境決定了回答的方向,甚至也可以說,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,已讀不回這招也可以用在真實對話裡啊!方向決定了之後,我們就要把這種心態牢記在心,這三種KPI裡面,「尊嚴」跟「現場氣氛」的口才需求是最低的,反而是回答問題時的心態比較重要,因為這會連帶影響到閣下的語氣及肢體語言,是談吐得體與否的重要指標;而如果是「正確性」變成KPI,那你就要問自己是想誤導對方還是避重就輕了,給點小提示:不是人家問什麼你就要答什麼;至於怎麼操作,就等我把這些招式歸納好再寫出來分享了,哈哈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