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寫灑狗血文章的五個步驟

前陣子有位正在寫書的小學妹問我,到底要去哪生出這麼多字?上個月在進行NLP高級執行師測驗的時候,我的術科報告就是在講類似的主題如何在短時間內掰出一篇文章,但我沒有在課堂上公開的另一個秘密,就是其實這個主題是中午吃越南河粉的時候才突然想到的,而報告是下午一點半的事。




任何技藝都是這樣,你總要先經歷一段系統化、有步驟的學習,之後內化到潛意識裡,才會變出自己的風格,到了有自我風格的這個階段,就開始進入了藝術的境界,這個時候,屬於你風格的這項技藝就很難被教授,你能教別人的就只是你在牙牙學語時期的基本動作,至於你的風格,那融合了你的人生、人格、情緒、生活經驗,別人想學也學不來。


事實上,我並沒有受過任何寫作訓練,我一直在做的就是把想講的話寫出來,要我去系統化自己的寫作技巧,總是有事後諸葛之嫌,不過,既然有人問了,那我還是願意試試看,當然,一如我過去所寫的文章一樣,這些技巧還是得用我的方式做說明:


一、鎖定讀者群
你不可能在寫給學者的文章裡面塞一堆髒話,也不可能在文章裡放一堆專有名詞給市井小民看,我們假設寫文章是要獲得流量跟關注,像我就擺明了是要流量,既然是要衝流量,就得迎合多數人的口味,而這個多數人是怎樣的一個族群?這就是動筆之前要想的第一個問題;除非你今天是要寫日記給自己看,然後跟我說完全不在意流量這件事,這樣的話,真的,你用火星文寫我也不會有意見。


二、選定要表達的概念
這部份就比較是硬底子的功夫,李宗盛曾說"創作其實是一種翻譯",同樣的一個社會現象,在畫家手上會變成一幅畫,在作家手上會變成一本小說,在作詞家手上會變成一首歌,在我的手上,可能變成一篇灑狗血的文章;你以為像我們這樣寫文章的人有多少原創的概念?不同的是,我們會從擅長的角度去解析或是詮釋這些概念;而這些,就取決於人生經驗或是博學程度。


三、包裝
有次跟朋友聊天談到寫部落格這一塊,他戲稱我們這種其實是食品加工業,同樣一盒雞蛋,要賣到注重健康消費者手上就要標榜有機、無毒,但如果要賣到麵包店,標榜滑嫩、順口才是你該做的事;用這樣的概念去思考,如果你的文章要寫給高知識份子看,請盡量多放專有名詞,可以的話加點英文更好,大多數的高知識份子都會有優越感,看到專有名詞會比較容易高潮,按讚的機會比較大;但如果是寫給一般宅男,那請盡量放動畫、漫畫、電玩的梗,周星馳的電影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,目前30~40歲的讀者群還很吃這套。


四、善用故事及比喻
還是得再強調一次,寫給學者的文章跟寫給基層民眾的文章是不一樣的,如果有一招能夠一次打進這兩種人的心坎兒裡,那就是故事。故事可以是你的生活經驗、看書看來的、朋友跟你說的,隨便,只要說故事的功力夠高,人們在閱讀故事的時候會更容易進入故事裡,善用故事的文章永遠都比教條式的文章要迷人!


五、潤飾稿子
潤稿可以分成兩部份,第一個部分是贅字的修飾,拜現代人中文程度低落所賜,職場上的E-mail常常可以看到贅字一堆的信件,但你會問我,自己都無法分辨什麼叫贅字了,是要怎麼修起?我的建議是,多閱讀小說,可以的話一字一字的讀,你的潛意識會慢慢學到精鍊的用字技巧,一段話你唸一遍就可以輕易判斷出通不通順。


第二部份就是字數,拜智慧型手機所賜,現代人很難接受太長的資訊,一看文章太長,他媽的,直接End比較快。我自己的習慣是每篇字數控制在1200字到1500字之間,像寫到這裡已經快1400字了,然後這些廢話又浪費了一些字數,哈哈。


最後,上面這些步驟都建立在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上,那就是:

你不能是個草包。

寫作其實是一種提煉腦袋原料的過程,這過程取決於人生閱歷跟閱讀經驗,都需要經年累月的硬底子功夫,如果發現腦袋開始擠不出東西來,要嘛就休息一陣子,要嘛就是再拾起書本好好讀它一讀,祝大家寫作愉快。


延伸閱讀:

2 則留言: